喀斯特地貌是具备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用途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有哪些用途,统称为喀斯特用途。它以溶蚀用途为主,还包含流水的冲蚀、潜蚀,与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用途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区域。可溶性岩石有3类:
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国内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地区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区域,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区域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很多不一样的种类。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除此之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点、形成时期等不一样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含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容易见到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溺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与与地表和地下密切有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要紧意义。喀斯特区域有很多不利于生产的原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很多有益于生产的原因可以开发借助。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好的储油气架构。喀斯特区域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非常不错的旅游资源。